下列基团的名称,错误的是( )
| A.—OH(羟基) | B.—COOH(羰基) |
| C.—CHO(醛基) | D.—R(烃基) |
25℃时,向盛有50mL pH=2的HA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pH=13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A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l mol·L—1 |
| B.b→c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的原因是溶液中发生了吸热反应 |
| C.a→b的过程中,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A-)=c(Na+) |
| D.25℃时,HA的电离平衡常数K约为1.43×10—2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①向溶液中通入CO2, ②继续通入CO2至过量 |
①溶液变浑浊 ②浑浊不消失 |
原溶液一定是NaAlO2溶液 |
| B |
①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②滴入一定量盐酸 |
①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溶液变为血红色 |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2+、NO3- |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 D |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 |
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W、X、Y、Z是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的氢化物为H2Y,Z的某种含氧酸有漂白性。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的金属性强于W的金属性 |
| B.W、X分别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
| C.W、X、Y、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Y>Z>W>X |
| D.Y的氧化物通入含有Z单质的溶液中,一定无明显变化 |
下列离子组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关于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Ksp[Ca(OH)2]大于Ksp(CaSO4) |
| B.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 |
C.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 Fe3++3H2O的平衡常数K=4.0×104 |
| D.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在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测得混合液的pH=11,则溶液中的c(Mg2+)=1.8×10-5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