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国外的经验教训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也是耕地减少最快的时期。近年来,我国耕地每年减少约100万亩,而人口却每年增加大约1 000万,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200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意见》指出: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材料二:《意见》同时指出:2004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通过财政直接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好势头。但是,这还只是恢复性增长,我国粮食仍存在缺口。2005年,农民种粮赚钱也面临着生产资料涨价、再提高粮价不易的矛盾。为此,在继续坚持“减法”“少取”的基础上,突出“加法”“多予”“放活”,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联合国的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依据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10分)

1947年5月1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共同纲领》)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建国60多年来,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自治区从过去处于原始、半原始状态进入今天富裕、文明、进步的时代。 体现在民族自治区,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法规的权力;201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GDP总量突破3万3千亿人民币,是1978年的98倍。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到2010年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各民族人民更以主人身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结合材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4分)

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政党有关知识,分析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时,“十二五”规划为什么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为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解决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瓶颈的同时,依据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科研开发的超前部署和战略布局… …
请你谈谈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政府应如何履行其职能和责任。

某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学校高一学生以“**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该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从2007年9月到2010年7月,某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经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蚕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涵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