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8-2-15所示,一个理想边界为PQ、MN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为d,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电子从O点沿纸面垂直PQ以速度v0进入磁场.若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d.O′在MN上,且OO′与MN垂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8-2-15
A.电子将向右偏转 |
B.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d |
C.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 |
D.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即所谓“夸克”组成的.两个强作用电荷相反(类似于正负电荷)的夸克在距离很近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称为“渐近自由”);在距离较远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很强的引力(导致所谓“夸克禁闭”).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设这样的两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为:
F=式中F0为大于零的常量,负号表示引力.用E表示夸克间的势能,令E0=F0(r2﹣r1),取无穷远为势能零点.下列E﹣r图示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 ![]() ![]() |
B.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 |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D.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之和大于原子核的质量 |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 |
B.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原来带正电 |
C.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10.4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 |
D.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动能为10.4eV的电子的能量而发生跃迁 |
E.丁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
如图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A.轨迹a | B.轨迹b | C.轨迹c | D.轨迹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照时间太短 |
C.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谱线 |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16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只剩下4个氡原子核 |
E.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不一定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