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城市的兴旺和工商业的繁荣,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图7,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
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住处,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主要是指: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②推动了各地经济发展
③开拓了人们的视野④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体现中西合璧产物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关于从晚清到民国期间我国服饰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清末民初,有人穿着西装祭孔
C.清朝官定服饰制度相当严格,一直没有变化
D.随着民国政府颁布礼服形制,新服饰推广开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