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举出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三类条款,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不平等条约 |
影响 |
|
例 |
战争赔款 |
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和发展资金流失 |
1 |
|
|
2 |
|
|
3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读图1、图2,回答问题。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④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材料二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
事件 |
1830年 |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1832年 |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
1848年 |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
1861年 |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
1867年 |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
1871年 |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
1875年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
1884年 |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众多的共和体制里,凯末尔式的共和政体是代议民主制,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及政府首领任期有限。总统没有行政权,但有否决权,并有权在公民投票中角逐。总理及各部长负责营运政府。政府由国会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产生。行政、立法及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行使,没有任何个人及团体有绝对的权力。
——摘自雏基百科
材料二 凯末尔虽然使得土耳其人从君主制封建体制走向了民主共和,但是也走向了其个人强权与独裁的另一个极端一他试图摆脱了阿拉伯与波斯文化的影响,却一味地向欧美文化靠拢。凯末尔本人拥有的民族英雄光环和一支对其绝对服从的军队。在军事力量支持下,凯末尔依靠暴力和强权推行全盘西化政策,在社会各个方面,以西方为蓝本进行一系列强力的改革。由于凯末尔的独裁指导思想,导致了土耳其政坛至今仍存在独裁政府与军官的长期干政。所有法律必须经过由军方控制的“宪法法庭”审查才能生效,“民主”两个字,变成了土耳其军人把持国家命运的美丽外衣。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政治改革的得失。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面临的悲惨的境况下,我们认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讨论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我们必须学习新的思想方法。我们必须自问:能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军事竞赛给各方带来的灾难?……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中立的立场,作为人类来说,我们必须记住,人类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选择和平,在我们眼前的是不断进步的幸福、知识、智慧。相反,我们是在选择死亡。人类:记住你们是人类,忘记其它的。如果你能这样做,一个新的天堂将出现;如果你不能,那将是宇宙中的死亡。解决方案:我们邀请本次大会的科学家们对世界和一般公众,订立下面的决议:“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各国政府,公开承诺不能挑起世界战争,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宣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表的?
(2)文中“新的思想方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五十年代中国政府能反映这一思想方法的重大外交成就。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一个国家最高的原则是全民的利益,并非统治者的利益。对于最高统治权的服从并不使人变成奴隶,而是使其成为一个公民——他这样具体描述:“奴隶必须服从他的主人的命令,虽然命令是完全为主人的利益。……公民服从统治权的命令,命令是为公众的利益,他自己包括在内”。可以看出,斯宾诺莎这里侧重强调的是公民“适于被统治”这一面的品德,或者说是一种服从统治的“义务观念”。当然,在他看来,对于统治权的服从实际上是对全体公民利益的遵守,他说:“凡是根据政治权利享有国家的一切好处的人们均称为公民;凡是有服从国家各项规章和法律的义务的人们均称为国民”。
材料二卢梭说“我从不曾看到过cives(公民)这个称号是可以赋予任何君主之下的臣民的”,他认为人们通过社会公约结合而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服从者,就叫做臣民”。这里,卢梭实际上表明了由城邦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变,并将“人民”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泛指政治体内的所有成员。
——摘自汤敏轩、谭君久《公民权利思想探源》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卢梭认为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他的这一观念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