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据此回答19~21题。
19.文化创新是( )
A.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B.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
C.文化发展的实质 D.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20.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表现在_________之中。 ( )
A.社会实践
B.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的努力
C.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者的加工
21.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 )
A.社会实践
B.客观事物本身
C.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D.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由于受到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资源环境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优势正逐渐减弱。面对外贸形势的变化,从根本上看,我国应该()
①以效益为核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②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外贸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③降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扩大国际竞争优势
④积极扩大商品进口,拓展外贸发展新的空间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12月17日,江苏省委书记召开学者座谈会指出,习总书记来江苏视察,希望江苏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并提出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建设、从严治党“五个迈上新台阶”的重点任务,希望江苏在过去良好工作基础上有新的作为。“四个全面”“五个迈上新台阶”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 A.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
| B.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
| C.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
| D.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
东部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按其发展进程,有望在2015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部地区的基础虽然大都比东部地区差,但其发展速度可圈可点,这使其有可能在2017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说明()
| 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
| B.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
| C.2017年以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将彻底消失 |
| D.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只能越来越大 |
“新常态”是我国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2014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4%,同比下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同比下降,外贸出口增幅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但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这一加一减反映出我国()
| A.经济的发展方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 |
| B.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
| C.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
| D.消费贡献率的提高缩小了收入差距 |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