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下列关于这一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是创新的前提 ②创新是继承和推动民族精神发展的永恒动力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④历史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对“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
②讲的是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③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违背了爱好和平的精神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看望97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时谈到,钱老几十年来始终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为我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和国防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钱老身上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②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一致性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A.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C.直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 D.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
“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体现了(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 B.精神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
C.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 | D.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
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B.中华文化借鉴了世界各国的一切文化 |
C.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
D.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