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中华民族具有______________精神。 ( )
A.团结统一 | B.自强不息 | C.爱好和平 | D.爱国主义 |
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第五届国际青少年黑森林文化艺术节”将于2015年7月18日在德国弗洛依登拉开帷幕。届时,来自中国、德国、巴西等国的青少年音乐艺术爱好者,将在弗洛依登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文化交流。这一活动
A.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
B.有利于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D.说明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
2014年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禁止学生过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假如开展一次以“学校(不)应该支持过洋节”为辩题的辩论赛,作为正方辩手,你认为下列观点可以采用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过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文化趋同化,对传统节日与洋节应同样对待
③过洋节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
④重视我们的民族节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搭建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
B.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
C.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
D.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果请你向中学生写一份“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的倡议书,需要用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塑造人生
②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④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