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时间 项目 |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上半期 |
20世纪 50~80年代 |
| 成果数量 |
106项 |
756项 |
546项 |
961项 |
2000多项 |
| 重大成果 |
牛顿运动 三大定律 |
瓦特改良 蒸汽机 |
贝尔发明 电话 |
莱特兄弟 的飞机 |
电脑 网络 |
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 ②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O多年总和的趋势④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
|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
|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 A.察举制 | B.推恩令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下列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夏朝取代的史料是
|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尘,禹杀而戮之” |
|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
|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
|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
| A |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 |
| B |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
| C |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
| D |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
法国享有“宪法试验场”之称。从1789年到1870年的81年间制定过11部宪法,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有()
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为法国第一部宪法
②1791年宪法规定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③“宪法试验”是近代法国政治动荡的表现
④直至第11部宪法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 A.①② | B.①④ |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