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9年两会最大的特点是,民生经济类话题成为热点中的热点、焦点中的焦点。
亮点 |
内容 |
民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
无论是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还是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民生领域的投资受到更为明显的关注。 |
民生工程进度提速 |
政府工作报告在诸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中,列出了一个个明确的“时间表”。 |
改善民生问题规划更加系统 |
教育和医疗在民生问题中占据的分量格外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和医疗问题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规 划。 |
惠民政策更加细致 |
政策越细致,越容易落到实处。报告中提出的民生举措,考虑十分细致。 |
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 |
发展经济的目标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改善民生同样也是对经济的一种促进。 |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亮点”
(1)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处理民生问题上的“民生亮点”体现了哪些辩证法思想?
材料二 “保增长、扩内需”是2009年政府工作的主题,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走出困境不单是国家和企业在思索,作为社会 元素的个人同样时刻关注着事件的发展,有的人说要发放消费券刺激内需,也有人说增加政府财政投资,但更多的人认为要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外贸依存度。
(2)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并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近”成为2009年两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两会与老百姓更近了。互联网上,“有话问总理”、“代表面对面”、“农民工手机报”等栏目拉近了网民与两会的距 离。而此前总书记和总理的“网络问政”,更成为3亿网民“网络议政”的动力。上百万次的点击、数以万计的留言,见证着网民参与两会的热情。两会与世界更近 了。尽管是一次没有换届选举的例行会议,但今年的两会却引来了世界的更多瞩目。此次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达800多名,一些西方主流媒体派出记者的人数也都 超出了往年的规模。这不仅表明奥运会后中国对外国记者越来越开放,更表明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国的高度关注。
(3)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分析“近”成为2009年两会的一个重要特点的原因。
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商品生产者要获得额外收益,必须使其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C.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D.个别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
进人今年6月中旬,广西全区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大到暴雨,一些地方蔬菜基地被淹,特别是广西沿海地区受此次降雨影响很大,新鲜蔬菜供应量减少:同时,由于邕江洪水不同程度淹没了周边村民菜地,蔬菜供应主要从外面运进来,成本上升相应拉动价格上涨,导致南宁市蔬菜价格上涨。南宁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开始一路攀升,最高涨幅达100%。这说明
A.价格由天气决定 |
B.价格是个平均数 |
C.市场是价格的基础 |
D.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会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 |
B.都会使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
C.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
D.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
经济学家发现:工作不稳定的人比有着稳定工作的人有更高的储蓄愿望。这是因为
A.当前的消费水平影响收入水平 |
B.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消费水平 |
C.前者比后者崇尚物质生活享受 |
D.过去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
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但是市场上经常发生商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A.卖商品的人想多赚钱 | B.买商品的人想少花钱 |
C.买卖双方讨价还价 | D.商品的供求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