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L="0.15" m的导体棒置于磁感应强度B=1.0×10-2 T的匀强磁场中,使导体棒和磁场方向垂直,如图所示,若导体棒中的电流I="2.0" A,方向向左,则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_______N,安培力的方向为竖直向______(选填“上”或“下”).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等效替代法
(2)(多选题)为了验证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实验中必须做到
A.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
B.每次都必须从相同位置释放小车
C.拉小车的细绳必须保持与轨道平行
D.拉力改变后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
(3)图2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相邻的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2
(4)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a-F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A.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即m<<M)
D.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不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小车上固定有宽度为d的遮光条,他将光电门固定在长木板上的B点,用重物通过细线与固定在小车前端的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可测出细线的拉力大小)。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改变砝码个数并测出小车的质量m(含砝码、传感器与遮光条),测出对应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间的距离为L,则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2)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以为纵轴,以为横轴,若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关于本实验,某同学提出如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L越大,实验误差越小
B.牵引小车的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C.应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D.重物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P球
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Q球被松开而自由下落,P、Q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则:
(1)
A.P球先落地 |
B.Q球先落地 |
C.两球同时落地 |
D.两球落地先后由小锤打击力的大小而定 |
(2)上述现象说明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一标准圆柱形导体的电阻率.
①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了电阻测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把选择开关扳到“×10”的欧姆挡上; |
B.把表笔插入测试插孔中,先把两根表笔相接触,旋转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上; |
C.把两根表笔分别与圆柱形导体的两端相接,发现这时指针偏转较大; |
D.换用“×100”的欧姆挡进行测量,随即记下欧姆数值; |
E.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中拔出后,将选择开关旋至OFF,把多用电表放回原处.
上述实验中有二处操作错误:
错误一:. 错误二:.
②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对圆柱形导体的长度L和直径d进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分别是L=mm,d=mm.
③为使实验更准确,又采用伏安法进行了电阻测量,右上图两个电路方案中,应选择图.用实验中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和(2)中读取的L、d,计算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1)某同学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利用图a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物块P于A点由静止沿轨道滑下,并在末端B处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C点.
②用刻度尺量出A点与桌面的高h,B点与地面的高H,B点正下方的D点与C点距离x.其中某次对x的测量结果如图b所示,x=________cm.
③若P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测得的h、H、x写出P下滑到B点时,重力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__.
④若P的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则x2与h之间应满足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