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存在以ab、cd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为l1。现有一矩形线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重合,边长为l2,长边的长度为2l1,如图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v沿与ab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施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设该线框的电阻为R。从线框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人对线框作用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
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2V,额定功率1.5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量程4.5V,内阻约4×l04Ω);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4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交阻器(最大阻值约10Ω),电键S,导线若干。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
在空格内设计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电路图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误差较小;
结合实验中所描述的图象, P点小灯泡的电功率为。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下面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气垫导轨接通气泵,通过调平螺丝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检查是否调平的方法是________。
如图所示,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cm;实验时,将橡皮条挂在滑块的挂钩上,向后拉伸一定的距离,并做好标记,以保证每次拉伸的距离恒定。现测得挂一根橡皮条时,滑块弹离橡皮条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滑块最后匀速运动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用字母表示)。
逐条增加橡皮条,记录每次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并计算出对应的速度。则画出的W-v2图象应是。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砝码及砝码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A的质量为m1,砝码及砝码盘B的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
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 |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选填“甲”、“ 乙”、“ 丙”)
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某一深度为h=0.25m、且开口向右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下部分位于筒内),如图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距筒口右端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作出F—l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由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弹簧的原长l0=m;
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
缺点在于:。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带有刻度的纸带,用图钉钉住;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1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纸带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如图乙所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由于某种原因,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原理类似;
小车的加速度a=m/s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m/s。(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