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强调,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1)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何意义?(8分)
(2)为什么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8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汽车市场消费量以30%的速度在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汽车产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开发-创新”的道路,通过市场换技术,消化、创新争市场的方法,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推动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国家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
材料二 作为社会道德的延伸,汽车道德观念体系尚未建立,人们在公共场合驾车不能很好地相处,交通摩擦随处可见,看似小事却能演化成刑事案件。汽车文明在改善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交通要立法,道路要拓宽,但重要的因素是人。如果民众不能提高交通道德修养,提高守法意识,再宽阔的马路,再健全的法律法规,都解不开城市交通拥堵的死结。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汽车消费量从2001年以来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的原因。
(2)请你为树立“汽车道德”提高公民素养提出合理建议,并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建议的依据。

材料三个家庭的民生帐本
一个农民的医疗帐本----
“有了新农合,5100元的治疗费,个人只掏了1275元,没想到报销比例会这么高。”
一个农民工的社保帐本----
“缴满15年,我就可以拿到2470元的养老金了。15个人总共缴10万元,3年半就能收回来。”
一对夫妇的教育帐本----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一年省下400多元,对于农村孩子和困难家庭的孩子,这些钱可能直接影响到他能不能继续读书,甚至是以后的命运。”
(1)阅读材料回答,百姓的医疗、社保、教育帐本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10分)
(2)好的政府需要有好的落实,要确保中央的政策执行有力,真正惠及基层百姓,地方政府应怎样作为?(10分)

材料一 2012年夏天,“去西湖边‘看海’”、“到武大操场游泳”、“到成都也能看海”等字眼,成为网民调侃的灰色幽默。6月23日,暴雨中的北京再次登上了众多境外媒体的重要位置。BBC、《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均推出“水漫京城”的图集,在时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看来,那场大雨后,“全世界都看了北京的笑话”。
材料二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换句话说,城市的地下世界是城市文明的另一面。城市“逢雨必涝”的背后,虽是极端天气作祟,但更多的是与城市开发建设中的防汛排涝跟不上以及盲目扩张不无关系。我国城市“逢雨必涝”这一循环往复的怪圈的背后,主要原因,首先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其次,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再次,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
(1)据此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破解我国城市内涝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 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 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 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我国企业、公民个人角度,为建设“美好家园”提几点建议。

央视《数字十年》节目,用数字解读了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不平凡的成就凝聚成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数字
材料一

注:2003-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0.1%。
2003-2011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实际增长速度

年份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年均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472
94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19109
21810

实际增长幅度%
9.0
7.7
9.6
10.4
12.2
8.4
9.8
7.8
8.4
9.2%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622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5919
6977

实际增长幅度%
4.3
6.8
6.2
7.4
9.5
8.0
8.5
10.9
11.4
8.1%

材料二十年巨变,成绩斐然。人民群众在欣喜之余也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给予了更高关注和期待。在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上,有人认为:调整收入分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高收入人群的税收问题,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第一次明确强调“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这一转变既是我们党基于对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做大国力“蛋糕”的肯定,更是对民生问题呼声的清楚回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一系列的表述都显示“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请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对“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运用党的执政方式的相关知识,分析党提出由“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