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述材料说明
A.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B.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周式的循环运动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的认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完善,更加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上述材料表明()
A.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
C.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 |
D.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在态度上往往是()
A.消极被动 | B.主动感悟 | C.深远持久 | D.潜移默化 |
从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到2008年6月,全国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的大学生志愿者各地共有189万人,他们的积极参与对个人和国家都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A.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 |
B.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
C.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
D.要学习和弘扬志愿者的精神 |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了传统美德的精华 | B.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 |
C.是新时期对我国公民道德的完全创新 | D.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
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
A.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
C.必须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
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