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需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4日,在全国第51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以被誉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广大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勉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被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材料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走向未来。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3)结合材料一,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R&D经费支出(亿元) |
4616 |
5802 |
7063 |
8687 |
10240 |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
314405 |
340903 |
401513 |
473104 |
519322 |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1.47 |
1.70 |
1.76 |
1.84 |
1.97 |
注: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的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九三学社中央在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名为《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提案》(全国政协1号提案)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科技投入体制机制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步显现。如,一方面,“有形之手”常常越过“无形之手”去指定产业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结果事与愿违;另一方面,在“市场失灵”的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领域,“有形之手”的力量尤显不足,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不到R&D支出的5%,远低于创新型国家15%以上的比例。
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仅为27.6%。我国高校、非高校研发机构、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合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3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35位,较2012年的34名下滑一名。
全国政协1号提案指出:增强科技创新活力,要推进技术市场建设,明确产权关系,促进产权交易;尽快推广知识产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要加快构建跨部门的、共建共享的国家科技信息系统,实现国家科技项目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要对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性和前沿性的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应由政府直接投入,而具体实施可交由第三方负责。要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逐步形成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使用、晋升和利益分配机制;实施一些特殊的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政策。
全品教学网, 用后离不了!(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如果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在“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中如何建设有限政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们还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已经绘就。从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下放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从加快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向全国推进步伐到加快棚户区改造,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项具体行动,正在把宏大的“中国梦”变成一个个真切实在的“就业梦”“上学梦”“住房梦”“宜居梦”“小康梦”……
材料二:精神激励前行,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在精神上也要强大起来。如果说,当代中国的崛起,与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作出的价值选择紧密相连;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将与共产党人引领亿万人民建设的精神家园不可分割。可以说,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政府应如何做为。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凝聚强大的中国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一季度昆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状况
注:转移性收入是指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所带来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退休、养老金等收入。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其中包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促进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从生产与哲学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以下材料和问题,请你参与研究。
小组甲: 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价值导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奴隶主阶级大肆宣扬人天生就不平等,奴隶制是天然合理的价值观念;封建统治者宣扬“三纲五常”;资产阶级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都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是旧的核心价值观。相对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新型的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更多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具体内涵见图1。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型的价值观必然取代旧的价值观。
图1
小组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和行为准则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价值愿望和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吸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它是社会变迁的价值指南,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文化冲突的价值引领,文明生活的价值规范,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目如下: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不同社会形态核心价值观差异性的认识?
(2)结合材料,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为同学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两条方法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