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报道,财政预算应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公共投资应科学论证、缜密安排,不应热衷于拍脑袋、走形式;等等。这些要求有利于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 B.政府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旨、捍卫人民的利益 |
C.人们监督政府工作 | D.政府包办一切事情 |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诗句描绘的情景 ( )
A.不符合社会实际,人类无法实现 | B.是作者大脑主观产生的 |
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 D.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
党和国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这表明 ( )
A.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 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次探月尝试,它的成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从“嫦娥奔月”的古代传说,到“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创造规律,人定胜天 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④理想可以转变为现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于2007年12月22日打捞成功,为了让“南海Ⅰ号”船体和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人们为它精心设计的“水晶宫”的水质、温度及其环境,都将模拟“南海Ⅰ号”的海底环境参数。这说明 ( )
A.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C.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 D.事物存在的条件是主观的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和以前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法不同,从“增长”改成了“发展”,两字之差却有一定的深意。从哲学上看这( )
①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②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导向作用 ③有利于正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④更好地体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
A.①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