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右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铁表而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B. 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 含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在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X(g) Y(g) ,发生反应 X(g)+Y(g) M(g)+N(g)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 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 mol
n(X) n(Y) n(M)

700
0.40
0.10
0.090

800
0.10
0.40
0.080

800
0.20
0.30
a

900
0.10
0.15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若5 min 时测得 n(M) =0.050 mol ,则0至5 min 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N)=1.0×10 - 2 mol/(L·min)

B.

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0

C.

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是, X 的转化率为60%

D.

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 b >0.060

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 NaHC O 3 溶液与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C O 3 2 )c(HC O 3 )c(OH)

B.

20 ml 0.1 mol/L C H 3 COONa 溶液与10 ml 0.1 mol/L HCl HCl溶液混合后呈酸 (C H 3 COO)c(Cl)c(C H 3 COOH)c(H)

C.

室温下, pH =2的盐酸与 pH =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c(H)c(N H 4 )c(OH)

D.

0.1 mol/L C H 3 COOH 溶液与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OH)c(H)c(C H 3 COOH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正确的是

A. 高温下,0.2 mol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 H 2 分子数目为0.3 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OH- 离子数目为0.1 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 (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 N A
D. 5N H 4 N O 3 =2HN O 3 +9 H 2 O+4 N 2 ↑反应中,生成28 g N 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 N A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 C H 3 C H 2 Br 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C H 3 C H 2 Br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 HN O 3 酸化加入 AgN O 3 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B
检验 Fe(N O 3 ) 2 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Fe(N O 3 ) 2 样品溶于稀 H 2 S O 4 后,滴加 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验证 B r 2 的氧化性强于 I 2 将少量溴水加入 KI 溶液中,再加入 CC l 4 ,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
验证 Fe(OH ) 3 的溶解度小于 Mg(OH ) 2 FeC l 3 溶液加入 Mg(OH ) 2 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