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不使液体滴到试管外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
②一小块金属钠加入水中后迅速熔成小球,不停地在水面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③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固体;
④向可能含有
,
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再加入Ba(NO3)2溶液,可检验
的存在;
⑤蒸发NaCl溶液,当得到较多NaCl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和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的现象相同。
Ⅱ.(1)若实验需用6 mol·L-1的盐酸250 mL,配制时除需用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向氨化后的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来制备NaHCO3晶体,为了分离出NaHCO3晶体,必须用到右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
(3)写出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H+、SO32-、S2-、K+ | B.SO42-、Cl-、OH-、Ba2+ |
| C.Na+、K+、S2-、SO42- | D.Cu2+、Cl-、OH-、K+ |
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 B.等于0.45 mol |
| C.在0.45~0.90 mol之间 | D.大于0.45 mol |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 |
| B.浓H2SO4和Cu加热反应,表现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
| C.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H2SO4不反应 |
| D.蓝色硫酸铜晶体加入浓H2SO4后变白,说明浓H2SO4具有吸水性 |
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叙述不正确的
| A.NO可以是某些低价N物质被氧化产物 |
| B.NO能导致臭氧层空洞 |
| C.NO可以是某些高价N物质被还原产物 |
| D.NO是红棕色气体 |
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其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A.氧化剂 | B.还原剂 | C.催化剂 | D.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