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氯元素,选用给出的试剂和操作,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AgNO3溶液
②加水溶解
③过滤、取滤液
④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⑤加稀HNO3
⑥与浓盐酸反应
⑦加NaOH溶液加热
⑧加淀粉碘化钾
A.⑥⑦①⑤ |
B.⑥⑧ |
C.④②③①⑤ |
D.②①⑤ |
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
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
B.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v(X)=0.3mol/(L·min)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
D.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 |
按右图装置实验,A、B两烧杯分别盛放200g10%NaOH和足量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c极上有Cu析出;又测得A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4.5 g (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源P极为正极
B.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6 L
C.c极上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6 g
D.a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40H--4e-= 2H2O+O2↑
已知3.6 g碳在6.4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共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1,则1 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焓变△H为 ( )
A.-y kJ·mol-1 | B.-(5x-0.5y)kJ·mol-1 |
C.-(10x-y)kJ·mol-1 | D.(10x-y)kJ·mol-1 |
已知:2SO2(g)+O2(g) 2SO3(g);△H=-Q kJ·mol-1(Q>0),向密闭恒容容器甲中通入l mol SO2和0.5 mol O2,向另一密闭恒容容器乙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起始时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同,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仍相同,此时甲中放出的热量为Ql kJ,乙中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2Q1=Q2<Q | B.2Ql<Q2<Q |
C.2Q1=Q2=Q | D.Q1<Q2=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