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这一思想体现了 ( )
①联系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 ④全面的观点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从哲学角度看,“刻舟求剑”寓言中的主人的错误在于()
①想问题办事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②把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
③没有认识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道理④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效率和公平问题成为公民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针对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采用不同政策:从最初的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二: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晒福利”又成了网络上的一项熟门话题。“单位往账户里打了一万块钱,别的没了”、“只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五花八门的帖子显得有些娱乐化,但背后问题的核心却十分严肃——福利只是冰山一角,多数网友真正关心的是收入差距正日渐扩大。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了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虽然缩小收入差距很难,但只要政府在制度安排、落实机制方面有保障的话,还是很有希望实现的。
材料三:2012年3月4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就调整我国的分配政策,增加人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建言献策。
(1)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政治生活依据。
(2)试从《政治生活》角度,根据材料二说明“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政府‘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要谈谈人大代表在调整收入分配问题上应具有怎样的“服务意识”。
江西省委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这一主题,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征求网民意见。这一举措有助于江西省委
①审慎用权,民主行政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③接受监督,依法行政④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漫画《城管,别牛》启示政府相关部门()
①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②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③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④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我国制订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法定程序,由中共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建议编制“十二五”规划(草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再由国务院负责实施。对此正确理解的是()
A.中共中央是国家最高领导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立法机关,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 |
B.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领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工作 |
C.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国务院行使政府职能 |
D.全国人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自行使自己权力,互相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