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6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60岁的林秀贞,是河北省枣强县南臣赞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从1976年开始,她相继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先后无偿资助17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完成学业,并在自己的工厂里安排8名残疾人就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为构建和谐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林秀贞的忘我奉献,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敬重。她先后被评分县、市、省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6年8月份以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26家媒体,饱含深情地集中报道了林秀贞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1)结合材料一说明,林秀贞的事迹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请你简要回答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材料一:某省近三年的GDP及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
GDP(亿元) |
城镇人均(元) |
农村人均(元) |
2010 |
9 160 |
15 505.42 |
5 467.08 |
2011 |
10 863 |
17 961.45 |
6 196.07 |
2012 |
11 950 |
19 577 |
6 680 |
材料二: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线图。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并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让人民生活的更美好。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某省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3)结合材料三,简答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示意图
图1、图2共同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图1: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006-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3:2006-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4:2006-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材料二:2010年,我国各地各行业普遍涨薪,最低工资标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受到员工的广泛欢迎,但一些经营者却有这样的担忧:涨薪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担忧进行分析。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材料二中员工与经营者对涨薪的不同态度。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上图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一
图表二
注: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②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材料二:当前宏观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投资增速的下降,而是消费增速的明显下降。这个下降与我国潜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这个角度看,调控的重点,既要兼顾短期的稳定投资,更要着眼于中长期的扩大消费,要明确把扩大消费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材料三:“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但目前还有相当多的体制机制、政策安排并不利于消费扩大。因此,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需要尽快推进消费政策调整,除了出台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等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构建起消费释放的政策体系,争取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翻番。
(1)图表一、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
(2)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扩大消费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三,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消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