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汉成帝在诏书中以“辅翼国家,典领百僚”来概括丞相的权力,丞相一方面要辅佐天子,另一方面还要统领百官。下列朝代未曾设立过宰相(丞相)的是
①秦朝 ②唐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 | B.③④ | C.③ | D.④ |
宋朝法律有明文规定,严禁屠宰耕牛。北宋初年《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到了南宋刑罚更重,“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上述法律规定本质反映出宋朝()
A.官方严厉强化法律意识 |
B.农用动力未有实质变化 |
C.屠宰耕牛现象蔚然成风 |
D.农耕经济显现解体迹象 |
侯家驹先生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 B.朝贡贸易 |
C.市坊制度 | D.官营专卖 |
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
B.推动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
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
A.巴黎公社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俄国十月革命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 )
A.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
B.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
C.中国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D.中国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