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精神、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一个人的生活只能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甚至会造成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据此完成24~25题。
24.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类进行活动,除需要物质资源外,还需要精神资源 ②理想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上述材料强调精神、理想和信念( )
A.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三者之间互相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C.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共同决定了社会的进步
D.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 B.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 |
| 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一位中国诗人的作品陆续发表后,读者感受到,惠特曼的热情奔放、泰戈尔的清新淡雅和歌德的反叛不羁,都影响了这位诗人的创作。这说明文艺创作
| A.可以从不同国家文化中获得有益滋养 | B.必须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
| C.以借鉴外来民族的文化为源泉和动力 | D.只有符合国际口味才能赢得理解尊重 |
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下面对民族精神理解错误的是
| A.弘扬和培育民族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
| 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
| 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
|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
| 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文化的包容性
| A.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 B.有利于维护中华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
| C.有利于中华文化同化其他民族文化 | D.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