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春天中国诞生第一家合资企业——北方航空食品公司开始,外商就把中国作为投资的热土。到今年,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已有60多万户,实际利用外资已达6 296亿美元。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外商投资都直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
| A.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
|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
| C.要加强对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和管理 |
| D.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
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其中安排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直补资金125亿元。这里的粮食直补资金125亿元是()
| A.社会保障支出 | B.科、教、文、卫方面支出 |
| C.行政管理支出 | D.经济建设支出 |
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
|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
2007年3月在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财政部发布的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报告中指出:全国财政收入2006年达3.93亿元(不含债务收入),全国财政支出4.02亿元。这种财政收支情况()
| A.属于财政收支的最理想状态 |
| B.属于财政赤字 |
| C.会使债务增加并带来债务危机 |
| D.会造成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导致严重通货膨胀 |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成员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拉大,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对“效率与公平”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困 |
| B.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导致贫富分化 |
| C.既要实现“部分先富”,又要最终走向“共富” |
|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就应该坚持()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②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同步富裕,消除差距④共同富裕,平均分配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