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据材料指出,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海伦·凯勒的理想对你有何启示?
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
观察下列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图片
![]() |
(注:2006年5月第2版第3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三第56页《大卫》)
文艺复兴时期求知似渴的少年
![]() |
(注:2006年5月第2版第3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三第65页《哥白尼》)
![]() |
伽利略展示天文望远镜
透过这些图片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
图一
![]() |
哥白尼和《天体运行论》手稿
图二
![]() |
《本草纲目》
请回答:
(1)图一所示书的发表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上述两图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清时期科学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相比有何差异?形成两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由此你认为科学的发展和哪些主要因素有关?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10分)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呢?”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请回答:
(1)以天文学为例,列举三个中国古代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天文科技成就,说明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
(2)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西方诞生,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科技成就及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材料二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1999年 |
2000年 |
|
报纸总印数(亿份) |
246.8 |
211.3 |
263.3 |
318.4 |
329.3 |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
280.799 |
647762 |
2332164 |
2931682 |
3381466 |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
38056 |
91572 |
383513 |
526483 |
585007 |
互联网用户(户) |
— |
— |
7213 |
3014518 |
9021717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根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传媒的地位?
(3)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