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很早就开始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作制”。《周礼》提到的有“泽虞”、“川师”等管理自然资源的职官;人们很早就设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来保护生物资源。战国后,人们还进一步制定法律来确保生物资源受保护。……有效地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为生存服务,适时的生产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认为只有顺天时,才能和天(自然)协调。而和自然协调好了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效益。
——罗桂环《中国古代环保意识》
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重要措施?并分析古人朴素环保意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三《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他还忽略了徽商致富的哪些历史原因?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一“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美国即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四:《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l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珞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2分)
(3)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2分)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3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2分)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1)《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说明秦朝政治制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2)同盟会宣言:“今年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
(3)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此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怎么样逐步完善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盼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问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看图)

材料三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圆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幕;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原因。(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的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摘自杜鲁门《关于日本问题在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45年3月,美日签定《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摘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请回答:
⑴ 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⑵ 材料一所说的“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
⑶ 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是什么意思?“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吗?为什么?(8分)
⑷ 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6分)
⑸ 材料三所说的“防区”实际上是什么?美国为建立这一“防区”进行过什么战争?(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