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民讨论,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倾听民声,问计于民。
(1)这反映了公民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材料一:山东某小区在社区民主建设过程中,开始时大家热情很高。但后来人们对于社区民主的关注逐渐减弱,原因是居民发现民主选举并没有带来社区的改善。
材料二:民主选举是个好东西,但它只是一个产生权利的过程——选择谁来当领导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约束权利、规制权利的过程。因此,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权利,并不必然地带来更好的结果。
(2)该小区基层民主建设遇到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针对上述问题,请你为该社区民主建设提供一个建议方案。
![]() |
做法举例 |
政治生活依据 |
选举环节 |
|
|
决策环节 |
|
|
管理环节 |
|
|
监督环节 |
|
|
阅渎材料,田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浙江省城镇化率对比图
(1990年一2008年)
全国、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及总人口对比表
(1990年-2008年)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上市到49.20%,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在80%左右。
材料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
材料三: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的一年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应怎样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冲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我们在全世界范圈内进行通信、开展合作、共享信息和智慧提供了平台,进而产生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近年来,我图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网上舆论主流积极键康,网络文化产业逐步壮大。但是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给社会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
材料二:网络文化的发展重在建设。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1)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先进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发展我国的网络文化“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不断增长,而居民的收入和劳动者的报酬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平均达到了三倍以上;一些企业的高管工资与职工工资的差距达到数十倍,甚至几十倍之多;一些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差距也达到了数倍,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
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747票赞成的高票获得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这是我国自1953年首部《选举法》制定以来进行的第五次修改。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由于中国城镇人口比例较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选举自己的代言人——人大代表时,两者选举权的含金量不同。经过五次对《选举法》的修改,使得城乡选举比例经历了从8:1到5:1,再到4:1的漫长过程,在这个春天,两者终于实现了1:1。《选举法》的修改,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材料一中分配不公的状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2)结合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目前已经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它将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是至今世界博览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
材料一: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荟萃当今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充分展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上海世博会将促进世界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将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1)“世博精神财富”蕴涵了哪些辩证法道理,请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1)联系上述材料,回答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2)我国政府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过程是如何体现对人民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