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注:2009年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7.3、4、3.6个百分点。有专家认为,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8.9%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刺激政策。
材料二:
2008年投资率、储蓄率、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注:投资率通常是指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储蓄率是指一国储蓄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2009年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投资率、储蓄率有所上升,但消费率仍然较低。
材料三:2009年12月5—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薪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结合材料一,说明4万亿元投资的实施起到了哪些作用?
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刺激政策”,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
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我国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确立的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材料二: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坐飞机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英国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产生的,“欧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肉类和奶制品。
材料三: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胡锦涛总书记在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上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针对材料一、二反映的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 .4%下降到39 .74%;企业盈余占G D 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11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1992年
2011年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
非公经济对GDP贡献率(%)
7.1(2002年)
<1(90年代初)
28
60(2010年)
市场化程度(%)
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
26.0
66.5
60(2010年)
76.4(2008年)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率(%)
≈0.5(1990年)
2.7(2008年)

注:“中央企业”指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
依据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及谷物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比率

注: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又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材料一餐桌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开销就达3000亿元,挤占了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为此,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查餐桌浪费。近来,一场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在民间迅速展开,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概括图表(含注)中的经济信息。结合图表和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浙江省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多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发布平台数据,1月15日9时,杭州市1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中,有7个为重度污染,两个为中度污染。专家称控制交通碳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重中之重,要从根子上解决汽车尾气,一方面要通过补贴或交通政策促进节能小汽车的使用,还要采取一些吸引人乘坐公交的措施。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材料二 当雾霾遇上春节,你还放烟花吗?今年,持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春节前夕,多家微博门户网站发起了“禁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的倡议,得到网友的积极响应。但是也有很多市民表示今年依旧会放炮,因为一年才放一次,不放就缺少过节的气氛了。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从内心讲,我是不希望它消失的。如果真的禁放了,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春节就更加没有年味儿了,况且禁放政策能不能执行下去也不好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1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1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