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
|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 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
假如下图表示某夫妇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其子代性状表现,错误的是
| A.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是1/2 |
| B.血型Rh阴性且产生淀粉酶的概率是l/4 |
| C.红细胞正常且不能产生淀粉酶的概率是l/4 |
| D.能产生淀粉酶的个体其血型一定是Rh阳性 |
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男性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含或可能含显性基因A的共有几项①精原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⑤精子⑥白细胞
A.2
B.3
C.4
D.5
果蝇体内三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图1所示,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A、a与B、b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可用图2中的EF段来表示
C.该细胞的联会时期对应图2中的AB段
D.该果蝇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
|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细胞 |
|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 |
|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
如图所示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
| A.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
| B.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
| C.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
| D.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