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拉松式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哥本哈根会议,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被喻为“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其主题为“气候变化”。
(1)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遵循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材料三: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3)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
材料四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但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更应该是一个发展问题。当前,发达国家扛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旗帜,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卖力向世界“推销”低碳经济概念,设置相关议题,使得低碳经济、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新的国际游戏规则。
(4)历史上欧洲发达国家从新航路开辟以来,对亚非拉地区进行过哪些形式的经济侵略?
(5)一战结束后、二战结束后及当今世界,国际大国分别制定过什么国际政治游戏规则?其实质分别是什么?分别给当时的国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
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政府宣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6)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材料六 在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耗能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7)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
关系。
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公民享有权利,有的公民履行义务 |
| B.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
| C.在法律上,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均衡的 |
| D.所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
有的农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帐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 A.尊重和维护了村民的民主权利 | B.使村民更好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 |
| C.确保了公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 D.增强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
台湾一科技有限公司在东南大学一场招聘会上,宣传台湾为“本国”,遭到学生抗议,一位同学指出其错误后,该企业负责人依然不改,在场300余名大学生集体愤然退场。大学生的做法
| A.自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 |
| B.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
| C.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与利益 |
| D.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国家通过“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国家性质上看,这表明
| A.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
|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 C.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
| D.在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201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迎来了“而立之年”的华诞。深圳特区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标本性的经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是要
①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②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