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拉松式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哥本哈根会议,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被喻为“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其主题为“气候变化”。
(1)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遵循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材料三: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3)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
材料四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但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更应该是一个发展问题。当前,发达国家扛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旗帜,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卖力向世界“推销”低碳经济概念,设置相关议题,使得低碳经济、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新的国际游戏规则。
(4)历史上欧洲发达国家从新航路开辟以来,对亚非拉地区进行过哪些形式的经济侵略?
(5)一战结束后、二战结束后及当今世界,国际大国分别制定过什么国际政治游戏规则?其实质分别是什么?分别给当时的国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政府宣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6)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材料六 在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耗能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7)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
关系。
温家宝说:“无论是农民工就业,还是大学生就业,以及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都时刻摆在我心里。因为我认为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这要求政府
A.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为劳动者直接安排就业岗位![]() |
B.营造有助于促进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 |
C.全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D.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和职业平等观 |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停产、半停产,失业的可能性增加,人们开始“捂紧钱袋子”过日子,许多商品价格一再降低,但仍然难以卖出。这说明,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
A.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 B.物价水平 | C.收入水平 | D.世界金融危机 |
一位父亲对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说:“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树立
A.自主择业观 | B.竞争就业观 | C.职业平等观 | D.自主创业观 |
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从而扩大内需所体现的经济道理是
①财政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③价格影响需求 ④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要解决漫画中出现的问题,需要
①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政府强化税收调节,整顿不合理分配秩序
④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