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 B.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
|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
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上是首次。回答题下列小题。“法以人为本,人以法为天。”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改革的“护航舰”和“压舱石”,改革攻坚期的复杂难题和社会转型深水区的利益藩篱需要用法治理念去破解。为此,必须()
①通过法律途径满足公民的诉求 ②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④扩大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职权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近年来,针对村规民约中的一些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现象,G县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法制建设依法治县工作中,积极探索国法与“民间法”的有效对接途径,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法、顺应民意的“礼法合治”新路子。这启示我们()
①村规民约不再是村民管理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
②村规民约可以填补法治的不足,但不能代替法律
③充分挖掘村规民约对规范社会治理的现代价值
④村规民约发挥着规范社会、经济事务的积极作用
|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
一件事情或东西,人们在获得它们的好处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弊端的影响。在经济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或措施也是如此,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种“双刃剑”现象的是()
| A.合理的收入差距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但不利于社会公平 |
| B.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必然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
| C.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 D.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
【原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①当经济的发展滞缓,经济的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该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②当经济的发展过热,经济的运行受供给制约时,应该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③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是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
④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是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改编】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四幅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关系的有()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图)是兴国之魂,引领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个人的成长。这说明()
| A.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看法 |
| B.价值判断不是凭空产生的 |
| C.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
|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