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梅州市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受地域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不高。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积极整合各地资源,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大力推进与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梅州市发展地区经济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推动“绿色崛起”必须把握好人民群众的期待,把强市与富民统一起来,让人民花丛人共享“绿色崛起”的成果。梅州市政府大力实施五年五百亿“民生计划”重点建设“十项民心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居民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五大难题”。实践证明,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才能凝聚起实现“绿色崛起”的强大合力。
(2)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的依据。
材料三 梅州市由于地处山区,与珠三角城市相比,发展大工业受到很多限制,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梅州市选择了新的发展模式。梅州市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发挥环境优势,打造宜居城市,始终把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作为推动“绿色崛起”的关键,梅州市的一系列做法,为其它地区特别是广大山区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梅州市推动“绿色崛起”所遵循的方法论。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依据。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我校高二同学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全面深化改革议题确定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成立文件起草组,进行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文件起草组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2次会议分别审议《决定》,《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分析《决定》起草过程体现的道理。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65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高达0.55。
(2)有人认为,依靠政府减税就能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请你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对该观点的认识。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地不断推出新举措。2014年2月28日福建拟调整战略,将厦门、平潭、福州等地进行“捆绑”,打造海西自贸区。“海西自贸区”不仅整合了对台因素,也有望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元素,捆绑之后竞争力确实得以加强。厦门市政府也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为破解难题,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干部向重点帮扶的2571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真心为群众解难。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知识,说明福建打造海西自贸区的经济意义。
(4)结合材料三,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厦门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措施的理由。
中华民族素有向善崇德、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做了最新概括,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但是,“老人摔倒扶不扶”却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折射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联系实际,请你就学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两点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竹,四季常青、挺拔清秀。千百年来,竹子清竣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深入人心,而井冈翠竹尤甚。它在那风雨摇曳的岁月里,曾被制成竹阵、竹钉、竹箭等武器,打败过反动派多次“围剿”,向国人诠释着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今天,以竹为素材的各种制品,如笋干、笋罐头、竹饮料、竹凉席、竹雕、竹炭、竹纤维……深受国内游客的赞许和青睐,不仅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向国人述说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过去以竹笋、竹筒饭等为主题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以竹制品为主题的市场文化和以竹雕为主题的工艺品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近些年盛行的以竹饮料为主题的保健文化和以竹炭、竹纤维制品为主题的环保文化……井冈翠竹和竹文化从过去的“井冈梦”到今天的“中国梦”实现着伟大的历史跨越,弘扬包括井冈山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文化因传播而精彩。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李安等中国导演依托3D等现代技术,通过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的儒雅、飘逸带给世界;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平台;……历经了千百年的艰难开拓,中华文化香飘海外;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成就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辉煌。
结合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