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
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错误的说法是
A.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 |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 |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抗体、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
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 |
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
C.在正常情况下,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一样的 |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为b→c |
B.刺激b点,c, d同时兴奋 |
C.刺激b点,a, c均会兴奋 |
D.刺激b点,必定会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 |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