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9、
材料一: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前不久,全国实施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三支一扶”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
材料二: 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传统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
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来,由于成本上升,更因为游资爆炒,出现了大蒜、绿豆、生姜等一些商品价格暴涨的现象,于是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糖高宗”、“姜你军”、“煤超疯”等。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由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研制的新阿尔法磁谱仪于2008年升空继续寻找反物质。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反物质()

A.不属于物质范畴 B.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C.属于意识的范畴 D.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