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北太平洋某季节气温与海水温度的差数分布”图,回答6—8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差数最大值位于
A.阿留申群岛附近 B.日本海附近
C.夏威夷群岛附近 D.南海附近
7.图示情形出现的时间是
A.东北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华北地区——霜叶红于二月花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江淮地区——草长莺飞二月天
8.造成40°纬线附近西部差值大于东部的主要原因是
A.河川径流注入 B.洋流经过 C.冬季风经过 D.夏季风经过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 A.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 B.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
| C.沿岸有寒流经过 | D.沿岸有暖流经过 |
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气温日较差大 | B.降水季节变化大 |
| C.大陆性显著 | D.气温年较差小 |
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 A.迎风坡的影响 | B.纬度的影响 |
| C.洋流的影响 | D.经度的影响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推测该地位于
| A.欧洲西部 | B.美国西部沿海 |
| C.非洲西南沿海 | D.南美西南沿海 |
若P地全年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则P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 C.地中海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读下列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经纬线相交点的附近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地形 | B.光照 | C.热量 | D.水源 |
该区域农业生产中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 B.湿地破坏 |
| C.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 D.土地荒漠化 |
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④副热带高压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
| C.降水量越来越大 |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
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118.3 |
||
| 国境线长 |
4 200多千米 |
||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19(2000年) |
||
| 7月均温(℃) |
16~26 |
||
| 年降水量(毫米) |
50~500 |
||
| 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 56 260 |
95 560 |
624 590 |
该省区应是( )
| A.黑龙江 | B.内蒙古 | C.新疆 | D.西藏 |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 )
| A.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 B.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
| C.建成商品棉基地 | D.扩大林果业发展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