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的特点是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议会负责 |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是
A.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中心 | B.以兴办近代工业为核心 |
C.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核心 | D.以实施政治制度的变革为核心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对中国时局的看法是:“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这里的“奇局”“大变局”应指
A.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历史潮流 | B.列强侵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巨变 |
C.太平天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 |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
“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种“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的“方式”对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B.建立了资产阶级总统制 |
C.建立了与英国完全一样的君主立宪制 | D.建立了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被称为“一票共和”。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和政体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
B.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 |
C.法国君主政体的弊端、危机重重,国力日益衰微 |
D.议会选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共和派不妥协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