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11—12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成而。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2,4,6

 

1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2.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服装厂、机械厂、食品加工厂和印刷厂集聚在同一工业区内,主要原因:

A.生产协作联系 B.商贸联系
C.共用基础设施 D.共享信息

下表是建厂地点与成本分析表。据表回答16~17题。

某加工企业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益看,最好建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如果某公司吸引了外资,计划在乙地兴办企业。那么适宜发展的有
①时装公司②软件开发公司③有色金属冶炼厂
④移动通信器材研发公司⑤普通制鞋厂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⑤

下面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后完成13-15题。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

A.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B.国家政策和措施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农业科学技术

N 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肥沃的黑土   B.丰富的水源
C.充足的光照条件  D.平坦辽阔的地形

M 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A.自给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畜牧业   D.混合农业

读下列我国四个区域简图,回答11~12题。

关于①④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①水源,④热量 B.①土壤,④水源
C.①热量,④土壤 D.①热量,④水源,

②地区淡水养殖业发达的有利自然因素是

A.地处水乡,河湖众多 B.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C.光热充足,土壤肥沃 D.植被茂密,物种丰富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9-10题。

关于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称为工业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减少
D.此过程中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关于图示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城市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B.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质量下降
C.城市工业废渣有利于改善城市土地质量
D.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