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两百多件,其中包括《物权法》、《反分裂国家法》、《反垄断法》等重要法律,同时建立了立法论证会、听证会等相关制度。这表明( )
A.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
B.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C.只要法律制度健全和完善,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
D.在我国国家生活中已经实现了依法治国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
A.特殊性 | B.主观性 | C.多样性 | D.客观性 |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
C.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
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拖着不还,朋友前去讨债,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欧布里德的荒谬在于
A.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 B.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
C.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 | D.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 |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共同之处是肯定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统一于物质 | B.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
C.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