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经济学常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常常出现如下现象: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拿玉米棒子当作燃料,织布厂将 成匹的布烧掉;企业纷纷倒闭,工厂因失业而失去收入的来源,生活异常窘迫。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 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0年3月4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指出: 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1)结合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2012年是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
材料一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奠定了更明确的方向。在总结20年发展成果,充分听党内外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实现人民群众利益。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党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挥重要作用的?(9分)
材料二 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善宏观调控,健全市场体系,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改善民生。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国务院上述部署的合理性。
2012年6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墨西哥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赞赏其重视对华关系。有人说,中国和法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政体不同就是因为两国的国体不同。
请你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谈谈看法。
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结合材料,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出现了诸多不良文化现象:逢年过节主要寺庙总是香火缭绕,前来参拜的主力---老板、官员等往往祈求发财、升官、消灾;一些推销淫秽服务、地下赌博和毒品交易的信息仍然充斥互联网和手机网络;少数“富二代”、“官二代”生活铺张浪费、彼此炫富;佛山“小悦悦事件”召示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少德的时候”;恶炒凤姐、走光等等“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盛行。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现阶段仍然存在各种不良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角度,就如何解决现阶段的不良文化现象提出方法论建议。
(16分)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指出,过去“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材料二某网站推出以“今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你关注什么?”问题的网上调查,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其中有20余万名网民投票选出了今年人大最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居前列的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根据材料一,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原因。(10分)
(2)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回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