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
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高度关注民生,提出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某地政府理顺收入分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矛盾分析法,请根据示例对其进行概括。(12分)

案例
矛盾分析法
(示例)市场要讲究效率,政府要强调公平,前者可以有效地创造财富,后者可以更好地实现稳定,推进公平正义要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起来。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全面看待和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要防止片面性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是客观事实,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必须特别注重理顺收入与分配的各种矛盾关系。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存在的突出矛盾。政府必须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并着手解决户口、农民工待遇等问题。

针对城乡差距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作出了各自的解释。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l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一书载:“万章日: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日: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而
舜有天下也,敦与之?日天与之。”
材料2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
大。域(意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下为人之
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回答:
(1)材料l、2、3各自所说之天各指什么?(6分)
(2)材料l、2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是什么?(4分)
(3)材料3的哲学观点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8分)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2分)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