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举世公认的文化名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回答14—15题。
14.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与时俱进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
15、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 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这说明( )
①中国的传统文化超越时代,具有无比优越性②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值得人类继承
③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创新 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常回家看看”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舍小家顾大家的人生是残缺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④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古代非洲大陆没有老虎,所以古埃及人只能创作“狮身人面像”,而不能创作“虎身人面像”。这说明了()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 D.意识相对物质可以独立存在 |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唐人顾况有诗云:“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运动有自身内在的规律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