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文盲率非常高。如今民族地区的各类学校已达72700余所,在校学生3450万人,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达115万人,比1950年增长了886倍。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①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②表明出阶段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
③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④表明我国已清除各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状况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列能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诗句是()
①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漫画《十面“霾”伏》告诉我们()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雾霾天气是无法避免的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应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应保护好环境,减少雾霾
④认识是实践的动力,雾霾天气的出现推动了人们进行探索和研究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安徽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积淀,着力实施徽派原创振兴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和知名品牌:“江淮情”大型慰问演出、中国农民歌会、黄山徽文化艺术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艺术节……各种群众性文化节影响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日益彰显。这表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
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②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
③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④支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一“中国梦”()
①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民族力量
③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巨大作用
④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励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日韩三国政府共同启动“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结果在2013年8月26日揭晓,泉州最终在十个国内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座名不虚传的“世界宗教博物馆”。今后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其贡献应该表现在()
①更加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②积极吸收日韩两国文化的有益成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③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促进东亚文化趋于统一
④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东亚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