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做起。
材料一  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于9月22日举行,活动倡导人们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以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同样运送100名乘客,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汽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倍,节省油耗约5倍,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多的可降低15倍左右。
材料二 为了降低碳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首次提出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量化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注:低碳经济: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1)现实生活中,你会选择“有车”还是“无车”?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论证你的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4)节能减排呼唤全民行动,请你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事例。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关乎民生冷暖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问题。
材料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综合绩效等级和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平均绩效

绩效等级
区域分布
各类基本公共服务
A


B
北京、上海

C
天津、浙江、广东、江苏
一般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
D
辽宁、福建、山东、吉林、黑龙江、青海、海南、河北、重庆、湖北、山西、内蒙古、陕西、西藏、湖南、新疆、河南、四川、江西、宁夏、安徽、云南、广西、贵州、甘肃
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
E

科学技术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本研究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其中绩效得分0.75~1为A级,代表“优秀”;0.6~0.75为B级,代表“良好”;0.45~0.6为C级,代表“一般”;0.3~0.45为D级,代表“不足”;0~0.3为E级,代表“匮乏”。
浙江省八市人均公共服务支出与人均财政收入

材料二:中国正在努力发展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建立权威、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加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立法,提高不同主体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化参与程度,建立各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各级政府要拟定购买服务目录,严格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禁转包行为,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
(1)指出材料一中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
(1)上述材料体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哪些具体用途?
(2)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公民应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2)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让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我国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互联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为此,2013年底以来,国务院连续推出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办网店。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大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指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2015年,“众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
材料二:推动大众创新,要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政策。全国人大成立60年来,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陆续制定和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2014年4月至5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11月1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听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汇报;11月至12月,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相继批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经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战略是2014年的高频词。
材料一:
图1我国2014年前三季度部分经济数据

注①:中国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增长持续35年,年增9.8%,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据IMF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3%,其中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1.8%和4.4%。
图2:2009年-2014年上半年消费和投资对我国GDP的贡献率

注②:2014年半年,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为负2.9%,中国外贸出口增幅已从20%以上回落至5%至10%的增长区间。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1)解读材料一(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说明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有关知识,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提出合理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