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的这些名言共同主张的是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B.倡导把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
C.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
D.个人活动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可见
A.人们不要过分认真地去分析什么是好事或坏事 |
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 |
D.各人所站的立场不同和各人的需求不同,对好事和坏事的标准就不同 |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发展必须与资源的节约、环境的治理结合起来。从哲学上看,这主要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运动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却不能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直接转化性 | D.社会历史性 |
世界上并没有上帝,但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的形象和观念。这说明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都是如实反映 ②意识可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