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条件是影响人们幸福程度的基础因素,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幸福感)并不完全与物质生活的富裕程度成正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诸多其他因素,如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婚姻、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对人的幸福指数影响越来越大。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观性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上班时忙碌,闲下无聊,一个人寂寞。辛勤劳动所带的收获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工作和忙碌的成果让我们引以为傲,但一旦闲下我们就会无所适从。这表明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社会意识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C.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
D.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学者周国平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作家萧伯纳则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表明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以“心死亡”判定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实践证明“心死亡”的标准存在诸多弊端,而“脑死亡”标准是一种更新的理念。“脑死亡”标准代替“心死亡”标准体现了
A.新事物与旧事物是根本不同的 |
B.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 |
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D.发展是显著的运动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