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1)人们普遍认为,世博会作为“经济奥林匹克”,多次扮演着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萧条的重要角色,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有很强的推动力。试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对这一看法进行评析。
(2)作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走过一个半世纪的世博会始终见证着全球经济的冷暖兴衰。一般而言,世界经济总体向好之时,往往伴随着参展规模和水平较高的世博会;反之亦然,历史上曾有多届世博会因遭遇经济危机而不得不减少开支,缩减规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却有望成为这一“定律”的改写者。深陷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国际参展各方在上海世博会强有力的感召下,共克时艰,踊跃参与。迄今为止已有192个国家、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参展规模创历史纪录。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上海世博会参展规模创历史纪录的原因。
(3)“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当心和心靠近,城市的脉搏更强劲。人人加人人,变成了众人,汇聚众人的力量,就能打开时代的大门……世界在你的眼前,梦想用汗水来实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未来就能看得见,我们在你的身边,每一次超越了极限,每一个感动的画面,都是壮观的盛典……”(摘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之歌《在你身边》)2009年5月1日,面向全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幕。如果你是上海世博会一名负责文化传播的志愿者,你准备现在开始做哪些工作?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十一”黄金周又一次爆出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北京故宫寸步难行,山东泰山摩肩接踵,杭州西湖断桥只见人影不见桥面,更有四川九寨沟大规模乘客滞留,上下山通道瘫痪。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迎来热潮,甚至出现了各地“ 抢”名人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旅游局和国土资源局要求“我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往往独特而脆弱,严格限制一些地区搞过渡性开发,要保护其现有的文化价值,防止一些文化遗产消亡”。据此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利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有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含义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2014年,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拉好的家风?”引发社会关注。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受时代、地理、文化、贫富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各家的“家风”也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请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各地各家的家风也是千差万别的”反映了认识论的哪些知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简析“家风”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这一规划是在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背景下制定的。该规划的制定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物流业要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材料二:电话一响,网上拍的“宝贝”很快送到了家中。这是如今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场景,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物流业成为人们越来越熟悉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它,但是它却每时每刻的对我们产生着影响,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货物运输,它把我们与全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物流行业是否稳健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物流业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结合材料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3)结合材料,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至少两点)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2013年6月以来,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主要目标是破除党内的“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结合材料,分析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