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考查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也,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
B.因抗颜而为师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
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
D.余以为过言过:过失、错过。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壅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①,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
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硕儒耆德,刚不护缺,清而畏知,简言易从,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鹰隼是击,豺狼自远。必能条理前弊,发挥旧章,宜承弄印之荣,式允登车之志。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节选白《旧唐书·尹思贞传》)
[注]①发生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绥抚境内绥:安抚。 |
B.奏课连最课:考核。 |
C.不能赞宣王化赞:赞颂。 |
D.受人谮以廷辱士谮:诬陷。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尹思贞忠直善政的一组是()
①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②告三思谋逆
③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④托以他事,不许入朝
⑤拂衣而去,阖门待罪⑥贤良方正,庄色难犯
A.①③⑤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思贞为官不畏豪强。晋安县豪族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治不了他,尹思贞审查后判处了他的死罪,百姓称快。 |
B.尹思贞坚持己见,受到责罚。皇帝下令斩杀告发武三思谋反的韦月将,尹思贞坚决反对,皇帝非常生气,结果尹思贞被判杖刑,发配岭南。 |
C.尹思贞善于治理,受人称赞。他处罚豪强,百姓刻石碑记录此事;他担任青州刺史,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上表推荐他。 |
D.尹思贞很受皇上器重。窦怀贞被处死后,皇上下诏称赞尹思贞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可以受到重用。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2)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8分)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对下列句子有关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 属:撰写,写作 |
B.汝倩人邪倩:含笑的样子 |
C.公车令坐死坐:因 ……而获罪 |
D.幸冀试用幸冀:希望 |
下面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使各为赋②故遂定为嗣 |
B.①应声而对②而植任性而行 |
C.①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②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
D.①以杨修颇有才策②于是以罪诛修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
A.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
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
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 |
D.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
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2)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古文阅读(共15分)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一足,信乎信:相信 |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进:进用 |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节:关键 |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汲:打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闻而审,则为福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有闻而传之者曰拔剑撞而破之。 |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
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②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之及于死者及:碰到、濒临 |
B.诋大酋当死诋:辱骂 |
C.真州逐之城门外逐:追逐 |
D.道海安、如皋道:经过、取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以行 |
B.而幸生也何为 / 死生,昼夜事也 |
C.将请罪于君 /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
D.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的几项是
例句: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②将请罪于君③死生,昼夜事也
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⑤恐年岁之不吾与⑥洎牧以谗诛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②③ | D.④⑤⑥ |
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作者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
B.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对九死一生经历的回顾。 |
C.本段作者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了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
D.“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对死亡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明了文天祥对自己经历的磨难还是有怨悔之意的。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文: ______________
(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译文: 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然秦以区区之地,①,②,百有余年矣;③,崤函为宫;④,身死人手,⑤,何也?⑥。(贾谊《过秦论》)
乙: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②,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③,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雁过也,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