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我国北方持续干旱,灾情比较严重。据测算,我国北方冬麦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至今年8月中旬受旱高峰时,全国受旱面积达到了1.91亿亩。其中,受灾严重的粮食主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五省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25亿亩,其中重旱3840万亩。旱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
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区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根据所学政治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承担抗旱救灾职责的政治学依据有哪些?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达赖,这是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奥巴马会见达赖原因复杂。此前,美国内媒体和公众批评奥巴马对中国过于软弱。奥巴马此举是出于内部政党政治考虑,是为了给中期选举拉票。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方领导人会见达赖,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也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1)奥巴马会见达赖是出于内部政党政治考虑,为了给中期选举拉票。说明在美国( )
①中期选举获胜的政党能成为执政党②中期选举获胜的政党能执掌国会
③政府的对外政策根本上为选举服务④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制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奥巴马会见达赖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2000多年前,中国又开通了前往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的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提高了航行效率。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已综合运用了物标导航、罗经指南、天文定位、计程计速等较高水平的航海新技术,为航海家达·伽马从大西洋横渡印度洋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交流。
材料三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了,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有存在矛盾等。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论证A.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B. 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A、B两个角度任选一个作答)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启示,分析建设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
(3)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我国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4)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体现了创新思维,由此有人认为,创新只会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请运用创新社会作用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B. 有人认为,既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风险,那就应该尽量不为。请依据材料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给予评析。

近段时间,中日有关钓鱼岛问题再次升级,对此,中国对日本予以严厉谴责,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的任何单方面措施都是非法、无效的,日方必须认清错误,回到和平谈判的轨道上。中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中国外交部也已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结合材料从“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说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意义重大。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频频应邀到访,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
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打造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这一系列新举措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
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请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我国对周边国家采取这样的外交工作思路的依据。(6分)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要保持与主要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积极推进对话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区域合作进程。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