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图表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表 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品名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彩电(台)
89.8
16.9
96.6
48.7
134.8
84
137.5
90.3
冰箱(台)
66.2
5.15
80.1
12.3
90.7
20.1
96.8
24.9
洗衣机(台)
88.9
16.9
90.5
28.6
95.5
40.2
96.8
44.1
空调(台)
8.1
0.18
30.8
1.32
80.67
6.4
94.8
8.5
电脑(台)
0
0
9.7
0.47
41.52
2.1
53.2
3.14

材料“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是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为此,我国政府于2009年2月1日在全国展开“家电下乡”活动,农民购买家用电器将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3%。
(1)归纳图表中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政府展开“家电下乡”活动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有哪些?
(3)结合图表和材料分析“家电下乡”的现实经济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回答的?


材料一: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给英特尔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的大概只剩10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润只有l-2美元;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多。
材料二:去年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0.4%;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1.8%。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三: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消费水平明显偏高。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4.4倍。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而我国能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5%,矿产资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2)请运用“围绕主题抓主线”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014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在京召开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确定,要着力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得到了实惠。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从2015年10月1日起,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正式推出开放套餐内单月流量不清零业务,使得信息消费更为凸显,消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服务消费和间接带动的其他领域的消费三个大类。
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2015年7月底,中国移动总用户数为8.19亿,较上月增加1579万户。4G用户数为2.09亿,首次突破2亿,并在数量上逼近3G用户数,我国网民达到6.68亿,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突破5万亿元。信息消费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15年上半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2%,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7.63万亿元,同比增长27.87%
结合材料,从消费的反作用的角度,分析信息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