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唐璜》 | B.《巴黎圣母院》 | C.《人间喜剧》 | D.《母亲》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
以“六礼”为核心的传统婚礼,主要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整个过程形式繁琐,对家庭而言消耗巨大,但这种婚礼却在中国长期存在,究其原因有()
①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②结婚社会成本较高,有利于婚姻的稳定
③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 这表明西周时期()
A.分封制度瓦解 | B.音乐教育普及 |
C.冶铁技术发达 | D.等级制度森严 |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